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是“生产-销售-消费”协同升级中的一环,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流通端和消费端。

互联网化工作
下游互联网化程度(在线化、数据化)越高,对上游制造环节的倒逼作用越显著。纺织服装也是一个零售端高度互联网化的产业,行业估计在30%以上,这意味着全国每100件服装就有30件是在互联网上销售的。
在服装工厂里,柔性化生产加速,生产周期缩短,生产方式和装备都有了变化。对于大量的工业制造业企业,下游是B类客户,这类企业互联网 的需求更多来自企业间的协同需求,但动力依旧来自下游客户。例如,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,将传感器嵌入产品,卖给客户后可以不断采集数据上传到云端。但是,只有当客户有这样的需求并愿意分享数据的时候,制造端才有这样的动力。
从“生产制造”转向“供应链协同”
制造业的互联网转型中,C2M(Customer-to-Manufactory,顾客对工厂)模式现在非常热门。但是制造业更切实可行的转型之路是做供应链服务。
柔性化生产将成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
国务院参事汤敏教授认为:未来中国,以大批量生产、低成本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到东南亚势不可挡,中国唯一可以留下的就是小批量、定制化的柔性制造产能。换个角度理解,如果中国能大规模地改造生产制造系统,使之具备柔性化生产能力,那么就可以把更多的制造业留在中国。

不但要柔还要快,快速响应,比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
在需求快速变化的今天,制造业企业最重要的一项能力是快速响应市场,而非生产成本。快速响应包括产品创新能力、快速交货能力,以及连续补货能力等。在产能过剩和互联网的倒逼下,为保障生产和销售的机会,小单、急单、短单已经大行其道,这无形中倒逼生产制造企业必须快速响应,否则将逐步出局。快速响应对下游客户的价值体现在,把客户从库存积压和断货停产的风险中解放出来,及时把握市场销售机会。
互联网时代,制造业必须转型,这是业界共识。怎么转?其实,考制造业的转型要放在C2B模式中予以整体思。在互联网时代,必须从产供销一体化看待制造业,任何局部的优化结果可能更糟糕。因此要看到未来整个商业模式的转化。需坚定地相信,C2B(客户驱动的商业模式)是未来信息经济时代的主流商业模式。
领创自动化服装包装运行系统
领创自动化服装包装自动运行系统,涵盖了定制款式服装自动包装设备、整烫设备 集研发、设计、 制造为一体,无需人工复杂操作,机器全自动高效完成服装包装订单处理。
机器自动快速完成衣服的自动折叠、 自动贴标、自动开袋、自动装袋、自动封袋、自动 落箱等全过程,实现高效包装流程。满足企业每天上万的订单的需求。

在互联网条件下,“互联网 小企业”的模式有可能出现制造业的“云端制”,实现超越工厂围墙的社会化柔性化生产。这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的一个巨大机遇。